通过苏轼感悟人生的议论文

通过苏轼感悟人生的议论文

问:苏轼的人生态度对你有哪些启示演讲稿?
  1. 答:苏轼虽然一生仕途不顺,但是他却一直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,即使是在人生的最低谷,他依然能够跟朋友赏月,来自他的作品《记承天寺夜游》
问: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和人生观,你有什么感想?写一段话。
  1. 答: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,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融、转化,心中留下的只有洒脱、平和、快乐以及自由。他真诚地痛苦过,也真诚地愉悦过;他命运多舛,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。
  2. 答:勇于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
  3. 答:苏轼(1037-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,胸襟开朗洒脱.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,他的《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》、《有美堂暴雨》、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等篇或想象丰富,或气势雄浑,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,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.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,如《题西林壁》,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,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,蕴含丰富,新鲜有趣.表现苏轼以文为诗,以议论为诗诗风的《王维吴道子画》、《读孟郊诗》、《书王主簿所画折枝》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.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.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、男女恋情的老套,将悼古、怀旧、记游、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,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,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,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.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、《念奴娇》(赤壁怀古)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.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,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.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、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.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,“人生如梦”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,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、达观洒脱、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.
  4. 答:写作思路:可以对苏轼的诗词解读然后进行描述,比如苏轼善文,更善感,当时,苏轼有豪情壮志,也不泛有儿女情长。
    正文:
    从古至今,放眼望去,论我最喜爱的文人墨客,非苏轼无人能及。
    论才气,苏轼在北宋算得上一流,与苏轼第一次正式见面,当属小学时品读的念奴娇,赤壁怀古,这首词好似通向北宋的旋转门,门轻轻一推,才情兼备,月下闲叙的苏轼好似水波中的幻想浮现在我面前。
    再一推门,好似重回三国;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”的景象又再现眼前,那时的周瑜何其雄姿英发!……慢慢的,我从苏轼的《念奴娇》中醒来,由此可见,苏轼善文,更善感,当时,苏轼有豪情壮志,也不泛有儿女情长。
    《江城子》中苏轼洒泪挥毫,写下痛思志妻的悼亡词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,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再看“小轩窗,正梳妆。”竟是描写亡妻梳妆之举,孑身一人的痛楚与哀愁,只怕都容在了“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”之中了。这时那你还能想象出是他写出了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浪,卷起千堆雪”这样荡气回肠的诗句吗?
    但仔细一想,我所倾慕的,不仅是他独有的才气,更是他的性格与人格。
  5. 答: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,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融、转化,心中留下的只有洒脱、平和、快乐以及自由。他真诚地痛苦过,也真诚地愉悦过;他命运多舛,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.
  6. 答: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他太乐观了吧…
  7. 答:写作思路:苏轼的诗词是多变的,根据他的诗词写作,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。
    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语约意丰,其思想意蕴和智慧光芒穿越时空,历久弥新。接触过古典诗词的中国人,对苏轼流传千古的名篇名句都非常熟悉。其中,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,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洒脱,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的深情,都让人怦然心动,过目难忘。
    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 晴。”
    这仅仅是写偶然碰到的风雨么?当然不是。它实际上写的是人生途中的风风雨雨。苏轼不但沉着坚定地走完了十年的逆境,他还把逆境变成了顺境。他在十年逆境中照样有进步、有创造、有光辉的人生成果。
    普通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、挫折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规避这种境地,关键在于我们处在这种境遇时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。我们有些人碰到挫折以后消极、沮丧、甚至放弃。但苏轼没有放弃。他坚定、潇洒、从容地走过来了。他所写作的作品中包含着强烈人生观的意义,对我们有巨大的启发作用。
    苏轼的思想非常复杂、丰富。他从道家和禅宗吸取了离世独立的自由精神,形成了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。苏轼一生屡经磨难,曾三度流放,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,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。
    苏轼热爱人世,他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,以兼收并蓄的审美情趣去体味人生。我觉得,他对于现代读者的最大启示,就在于他诗词中展现的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。
问:苏轼一生对我的启示
  1. 答: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。他宦海沉浮一辈子,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,他是大儒,但又通佛通道,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。
   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,建功立业,所谓“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”,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等,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,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,而道家讲的是无为,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,要逃离这个社会。
    旷达——顿悟——感伤,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。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,身处逆境而泰然,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。这种感伤有时很浓,有时又很淡,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。无论是人间天上,抑或是廊庙江湖,对于苏轼来说均是“外部世界”,本无区别。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“内心世界”。所谓的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和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馀生”,实际只是他希望获得精神解脱而已。
    我要学习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,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,尽管我只是一介凡人,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,但我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。
通过苏轼感悟人生的议论文
下载Doc文档

猜你喜欢